2018年高空作业平台厂家租赁行业,近几年,随着高空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,加上工程进度加快、安全意识提升、人口红利消退等诸多因素,高空作业平台在我国逐渐得到应用,市场日益繁荣。
因垂涎于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诱人的蛋糕,众多良莠不齐的企业争相进入高空作业平台领域,导致在这繁荣的表象下面,存在产品性价比低、无序竞争、自产自租、投资不稳等一些非正常非理性现象,且有越演越烈之势,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那么,高空作业平台行业怎么运行健康?现结合欧美及国内该行业目前实际情况,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。
一、注重品质以性价比为先
对有些租赁商而言,采购设备往往不考虑性价比,而是通过低价、零首付等方式获得设备。殊不知,此举甚为不妥。受制于某些制造商的生产、技术等诸多原因,这些设备安全隐患无处不在,甚至极有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事故。保质期内小事故不断,保质期一过质量问题就会集中爆发,维修和售后无法跟上,三年成本才刚刚收回,但设备却几近报废,利润从何而来?
因此,租赁商在选择设备时,务必注重品牌和性价比,规避低价、零首付这些饮鸩止渴的采购方式。否则,一味信奉低价将会导致设备质量问题频出、施工安全缺失、工作效率低下,进而面临业务受阻甚至关门歇业等严重风险。
而且,对这些小的制造商而言,除了产品质量存在瑕疵,还会因技术不成熟经常对产品进行被动升级和改造。这样会让租赁商大大增加配件及维修采购成本,后期二手市场更是难以消化,因无质量无品牌也难以定价。所以,建议这些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培育品牌,保证品质,并保持产品稳定性,给租赁商后续的二手市场预留残值利润空间。
二、转变租赁观念倡导设备共享
目前,国内相当一部分租赁商规模较小,租赁类型少,市场集中度低,客户范围窄,设备很难适应不同工况,经常出现“大马拉小车”或“小马拉大车”现象。比如租赁商前期购买了100台工作高度8米的设备用于某个项目,但是下一个项目只需要12米的或14米的设备。
针对此种现象,建议同区域内租赁商之间进行密切合作。一是实现租赁设备共享,互通有无,避免设备闲置及后期由此造成的资金浪费;二是要转变租赁观念,树立设备随时可买可卖的思想。总之,就是要让设备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。这需要租赁商扭转固有陈旧的观念,相互之间积极联动起来。
三、术业有专攻制造商自产自租不可取
一些制造商受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繁荣的诱惑,采取自产自租的运营模式插足租赁市场。
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,一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企业来讲,术业有专攻。制造商属于制造业,租赁商属于服务业,两者产业分工不同,运作模式不同,各司其职,各显所能,才能更高效更专业更精进。否则,贸然涉入,定位紊乱,后果难以设想。二是制造商插足租赁行业,会严重扰乱租赁市场: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完全自租,所以市场上租赁商势必有制造商的产品,这无疑会造成自我竞争,而制造商与外部自己的产品自相搏杀,这对自己多年辛苦培育起来的租赁商是极大伤害。
无分享,不经济,懂得分享才能成功。制造商应该与租赁商本着开放、合作、分享的原则,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租赁商利益,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租赁商发展,进而结成利益共同体。惟其如此,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。
四、运营要稳健增强抗风险能力
由于货币市场的繁荣和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可观前景,资金大量涌进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,租赁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。这无疑促进了高空作业平台的发展壮大。
但需要指出的是,如果租赁商管理跟不上,运营不稳健,高杠杆高负债,那么相互之间恶意竞争也就在所难免。没有竞争,不可能进步;但是没有合作,也不可能做强。
鉴于此,建议租赁商要精耕细作循序渐进,保持合理杠杆水平稳健运营,再者相互之间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合作局面。
虽然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形势大好,但通过目前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的设备保有量和应用领域来看,其仍然处于行业培育期。所以要想健康发展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这除了需要制造商、租赁商的鼎力合作,还需要国家层面进行大力普及推广,同时也需要工程机械行业管理部门与时俱进完善高空作业相关法规,推动高空作业产业升级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dlifter.com/152.html